当前位置:首页 > 空手致富 > 正文

钱是怎么来的——小学生金钱教育教案

钱是怎么来的——小学生金钱教育教案

教学目标1、让学生了解钱的基本概念和来源,2、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念,认识到金钱是劳动成果的体现,3、增强学生的理财意识,学会合理使用和珍惜金钱,教学重点1、钱的概念和...

教学目标

1、让学生了解钱的基本概念和来源。

2、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念,认识到金钱是劳动成果的体现。

3、增强学生的理财意识,学会合理使用和珍惜金钱。

教学重点

1、钱的概念和来源。

2、金钱与劳动的关系。

3、合理使用和珍惜金钱。

教学难点

1、让学生理解金钱的本质

2、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念。

教学准备

1、教师准备相关图片、视频和实物。

2、学生准备家庭收入、支出情况调查。

教学过程

(一)导入

1、教师出示一张人民币,引导学生观察,提出问题:“这是什么?”

2、学生回答,教师总结:这是一张钱。

3、教师提问:“你们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吗?”

4、学生自由发言,教师引导学生思考。

(二)讲授新课

1、教师讲解钱的基本概念:钱是用于交换货物、支付债务和储存价值的物品。

2、教师通过图片、视频展示钱的来源,如:农民种地、工人制造、商人买卖等。

3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:钱是怎么来的?答案是:钱是通过劳动、创造和交换得来的。

4、教师讲解金钱与劳动的关系:金钱是劳动成果的体现,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金钱。

5、教师举例说明如何合理使用和珍惜金钱,如:购买生活必需品、储蓄、投资等。

(三)互动环节

1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,讨论如何合理使用和珍惜金钱。

2、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,教师总结。

(四)实践环节

1、教师布置家庭作业:让学生调查家庭收入、支出情况,了解家庭经济状况。

2、学生完成调查报告,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。

(五)总结

1、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,强调金钱的本质和来源。

2、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,学会合理使用和珍惜金钱。

教学反思

1、本节课通过图片、视频和实物等多种方式,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钱的概念和来源。

2、通过互动环节,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,让学生认识到金钱与劳动的关系。

3、实践环节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状况,增强学生的理财能力。

课后拓展

1、鼓励学生阅读关于金钱的书籍,了解更多的理财知识。

2、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家庭理财活动,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。

通过本节课的学习,学生能够了解钱的基本概念和来源,认识到金钱是劳动成果的体现,学会合理使用和珍惜金钱,为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理财基础。

    最新文章